遺失的北角故事︰從散落的足跡中尋找七姊妹
當沒有人再記起,才是真正的死亡。城市的急速發展,不少舊建築和風景漸漸遺失,若不是刻意去尋找和記錄,它們恐怕也會被漸漸忘記。街坊帶路舉辦的「失落的七姊妹」社區導賞團,卻見證了一次重生和傳承。
▋從都市傳說開始 細聽七姊妹奧秘
導賞團於星期六下午舉行。導賞員先從七姊妹各種都市傳說說起,再揭盅七姊妹的真正起源。為了增加趣味性,她請大家在 Google Map 中搜尋七姊妹,再拿出不同年代的地圖作解說,答案便一目了然。
原來七姊妹曾經是北角一帶的地域分區,早於 1849 年的人口普查中,已有記載七姊妹村,昔日的香港地圖中,亦能找到「七姊妹」的名字。從地圖便可得知,現時英皇道對出一帶,曾是一片汪洋大海,隨著時代發展,海岸線經已不一樣,這一帶也在加速變遷,很多舊建築已一去不返,而七姊妹這個名字,隨著港鐵北角站和鰂魚涌站的落成,就更加無人提起。
▋相片中回顧 曾經的繁華盛地
導賞團由書局街開始,橫跨整條七姊妹道,路線雖然單一,不過每個定點也藏著豐富的故事。沿著七姊妹道一直走,先經過港運城和健威花園,原來此處曾是中華巴士車廠和香港電車廠。車廠現已拆卸,實在難以想像當年風貌,猶幸導賞員準備了歷史圖片,加上細心的講解,讓參加者了解昔日北角的繁盛景象。
北角的繁盛,不只在馬路上。下一站來到健康西街,這裡對出的海面曾是七姊妹泳棚。講解前,導賞員不忘跟參加者互動,讓大家競猜泳棚的數目,於是團友們便展開一場開口中遊戲。
原來當時北角共有七個泳棚,不少華人體育會和工廠均會在此興建泳棚,方便市民及工廠員工出海游泳。泳棚曾興極一時,更成功避過填海的命運,卻在日軍攻港時被摧毀。導賞員準備了 YouTube 影片,參加者掃一掃 QR Code,就能一同在手機中回顧昔日的泳棚。
位於七姊妹海旁的麗池餐舞廳則僥倖避得過戰火,戰後改以娛樂會所經營,並曾舉辦第一屆香港小姐競選,成為一時熱話。其後經歷幾次轉手,現已變為住宅。昔日七姊妹的娛樂盛況,也只能從相片中回顧。
▋尚未消失的足跡
不過,「七姊妹」遺下的足跡,在英皇道的另一處仍有跡可尋。
從麗池大廈朝鰂魚涌方向一直走,就能見到「七姊妹郵政局」,確切證明了七姊妹曾是這一帶的地區名。雖然隨著鐵路發展,七姊妹的名字漸漸被北角和鰂魚涌所取代,但無獨有偶地,兩站的出口分別在七姊妹道的開端和結尾,猶如守護著這個快將被遺忘的名字。
▋當它再次被記起
來到七姊妹道盡頭,也是這趟旅程的終結,「七姊妹」這個名字獲得了「重生」,它不再只是都市傳說,而是象徵著北角曾經的繁盛時刻。這時,導賞員分享了自己策劃這導賞團的初衷︰原來她一直居於七姊妹道,可是問遍街坊,卻無人知道七姊妹的起源。
「七姊妹被遺忘了⋯⋯如果我不再記錄,不再提起,它就不再存在了。」於是,她決心要尋回七姊妹的故事。
回顧整個導賞團,從最開始的都市傳說、揭示七姊妹地區名的舊地圖,到細訴昔日北角的繁盛故事,以及找到印證七姊妹存在的郵政局,導賞員一步一步揭開七姊妹的面紗;在講解時,亦不時引入互動環節,令參加者置身其中,一同去探索這段歷史。
導賞員這一份心思,除了為參加者帶來深刻的社區體驗,更希望能啟發他們繼續以不同方式探索社區,把故事傳承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