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需要這些價值 — 大角咀導賞員Winnie

街坊帶路
Jan 25, 2021

在人流絡繹不絕的旺角,只要走過塘尾道便會到達另一個小社區──旺中帶靜的大角咀。這次我們相約在大角咀生活多年的Winnie於小店,透過記錄她對大角咀的觀察、經歷和情感,一起認識這個獨特的社區。

恬靜、有實力和人情味的大角咀

起初住在大角咀是因為家人的選擇。我在初中時搬進來,近奧運站那邊才開始發展,當年的地盤沙地現已變成屏風樓。」她坦言從前不會留意社區,直至附近的舊樓開始拍賣,換成一幢幢高樓大廈、小店也變了樣才發現社區變得這麼快。

「與旺角和尖沙咀相比,大角咀好像只是一名配角,但卻是一名很有實力的配角。它有完善的設施,有很多公園,我常常去櫻桃街公園跑步。另外,只要步行10分鐘便會到達旺角,十分方便。」除了人流較少,因租金和生活成本相對較低,變相有很多小店和選擇。她說有劇團、網店租用附近工廈,附近亦有不少咖啡店,大家都在這裡找到生存空間。

說到人情味,Facebook內有一個叫作《我長於大角咀》群組,有很多街坊,甚至是已搬離的街坊也會在線上互動;又有一次Winnie拉着重物,十分狼狽,經過洗衣店時姨姨主動伸出援手,重新用繩綁好物件,令她餘下的路程輕鬆多了。筆者在訪問當天也有在大角咀問路,的確問及的街坊也很願意幫忙,甚至有一位姨姨從餐廳探出頭來指引。

「世界需要這些價值」勇敢走出自己的路

Winnie曾任職上市公司,工作壓力不少,其後她辭職隻身去了印度學瑜伽,以靜修等方法尋回自己的內在價值。談到這個年代有不少人沒有選擇走傳統的路──上班賺錢買樓,反而走一條更崎嶇但以自己興趣為先的路。

「父母輩當年只要願意捱總會捱出一片天,有穩定收入、照顧家庭是最重要的事,但我們現在面對的社會環境完全不同,自然會有截然不同的選擇。」走這條路步伐可能很慢,也不再以效率為先,但「世界正正需要我們追求的這些價值」。

大角「掘」起 — 發掘社區中的寶藏

也許是因為她追求的價值使然,Winnie在上年10–12月期間參與了大角咀導賞員培訓,當中最深刻的事莫過於跟區內小店交流。她說平日不會主動跟店主傾談,考察的過程製造了機會讓彼此對話。因為認識了對方的故事、知道他們如何入行打拼等令大家產生連結,對社區的歸屬感也變得更高,再到不同店舖時也會想了解店主的故事。當然主動接觸不同店舖時也會有失敗的時候,始終大家互不相識,遭對方拒絕時也會感尷尬,但跟小組組員一同經歷,這些小挫折也不算甚麼。

她們以新舊對比作為導賞路線的主題,她笑言身邊的組員都很認真,很會搜尋資料。Winnie亦有留意區內不同人或機構做的社區工作,例如長春社、生命工場記錄大角咀的資料,也留意到近期出版的《角醒-大角咀社區報》

香港碩果僅存的活字印刷公司 — 「快樂印刷」

在組成路線的過程中有不少跟店主互動的機會,其中一間店是已開業50多年、家庭式經營的「快樂印刷公司」。老闆關生15歲起在深水埗學師,在印刷廠當留宿生,日間會做一切的庶務,夜晚跟便師兄弟開機自行練習,年中無休。1977年,港英政府放寬印刷牌照規管,他便乘勢自立門戶,夫妻二人常說「就係靠呢幾部機(店內的印刷機器)養大幾個細佬」。

關生對印刷業很有熱誠,很愛自己的工作,連放假也會不習慣。他亦很熟悉附近的店舖,數十年來見證街上店舖的轉變,街上就只有機器舖和他們沒有搬離。以前這條街的盡頭便是大角咀碼頭,老闆會乘船到港島買字粒,後來碼頭因填海而拆卸,香港最後一間鑄字舖亦已結業。原來每顆字粒使用4萬至5萬次過後便會因磨蝕而無法使用了,活版印刷只可用現時還剩下的字粒。關生說退休後便會將店內的機器當爛銅爛鐵售出。

導賞員跟老闆交談時感覺他人如店名,都是個十分快樂的人。他們的生活態度、活版印刷技術和店內的機器對社區來說都是無價之寶,真希望有人能將這種技藝傳承下去。

默默工作的關太

麗貞時裝公司貞姐:「呢啲款式已經俾我征服咗!」

另外一家令Winnie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麗華商場一間車衣店「麗貞時裝公司」,老闆娘貞姐以前在製衣工廠做女工,可當時有一項不成文規定──裁縫技巧只會傳授予男生,她便在工作時偷看裁縫師傅自學。Winnie說有一些中學生會特意到訪請教貞姐如何車Lolita的服裝,貞姐曾說:「呢啲款式已經俾我征服咗!」,言下之意是沒甚麼衣服款式會難倒她。

從這些交流中,Winnie發現雖然時代變了,但新一代也有很欣賞傳統工藝的人,只是他們追求的款式跟前人不同而已。雖然商場內人流不多,但Winnie知道不同店主之間互相熟絡。正正是有這些空間,大家都有多點時間了解對方,租金低廉亦令小店可以在這裡生存,街坊可到小店裡解決日常所需。

到訪當天時裝店還未見貞姐,不知香港還有多少個商場可讓店主彈性選擇開店時間呢?

盛載滿滿人情味的印度小食店 Level Best Tasty Delights

這間小食店由印度伯伯一人打理,本來有售咖哩和飯類,後來因工序太辛苦所以轉為賣薄餅等小食,Winnie很愛喝伯伯調製的印度奶茶,同時對老闆的印象亦十分深刻。他很願意跟不同街坊交流,或許因為他親切的性格,有街坊一星期會特意去光顧三次。當中最神奇的是鄰近教會有一位女士會在店內幫忙廚房的大小事務,例如是協助伯伯處理水吧工作,伯伯病了又會煲薑水給他喝;

Winnie也曾見到有媽媽帶小孩光顧後坐在店中做家課,相信都是伯伯歡迎的。一間小店除了為街坊提供特色小食,也發揮着文化交流和鄰里互相支援的作用,這些鄰里關係絕對是小店獨有的。很可惜的是因疫情關係,小店最終在上年7月時結業了。期望伯伯往後可以再在大角咀東山再起,可以親嚐一口由他親手製作的薄餅!

圖中地產舖的位置半年前仍是Level Best Tasty Delights小食店
2018年 Level Best Tasty Delights (網上圖片)

對大角咀的期盼
堅持傳統工藝的印刷老店、落戶小商場的時裝店和已結業的印度小食店,他們都見證和代表着大角咀的變遷和特色。看見很多地盤被大型地產商或市區重建局的圍板圍封,工程正如火如荼地進行中,舊事物和小店能撐多久仍是未知知數。

Winnie說:「有些事情我們無能為力,唯有在生活中實踐和支持自己認同的價值,盡量幫襯小店。」

也許再過5年大角咀變得不再恬靜,她仍期望新與舊可並存,因為保留了舊事物,往往意味着街坊、小店老店有更多生存空間。這種空間讓人與人之間存有連繫和互助,是再多富麗堂皇的硬件也無法取替的。

P.S. 相中的美味早餐是由So Good So Yummy老闆娘一人製成,小店位於大角咀櫸樹街64號富多來商場二期地下13號舖,大家都可多多支持呢!

--

--

街坊帶路

「街坊帶路」是一間主力推動社區連結的香港社會企業。我們以社區為真實的場景,透過社區導賞、社區導賞員培訓、路線設計服務、社區探索工作坊及其他社區項目。我們致力讓街坊以導賞員的身份帶領社區愛好者、教育工作者等人士一同探索開啟對社區的想像讓參加者親身細味各個社區的獨特之處,了解及反思不同社會議題,從而提升社區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