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容山色風山好 人在山中便是仙》

街坊帶路
May 20, 2021

筆者猶記得第一次見到Emily是在街坊帶路的大圍導賞團,當時身為導賞員的她,手中厚實的圖冊資料吸引了我的眼球。今次訪問,甫到達道風山神學院,她便「導賞員上身」,與我們談起道風山的歷史。果然,有些事情久經訓練,自然「入血」。

Emily 與她的愛犬合照☺️

導賞成癮 一發不可收拾

Emily現為退休人士,但她卻忙得很,只因她的導賞及義工生活多姿多采。「開初一兩個月退休,覺得唔使返工好正,之後就覺得好悶,要搵啲嘢搞吓。」於是她便尋找不同的義工活動,希望能解解悶。機緣巧合之下,她找到了長者中心一個學習種植的活動,打算藉此消磨時間,但與機構面見時,才知道那是導賞培訓,誤打誤撞下,她便開展了導賞員生涯。

由起初普通的地區導賞,到後來參加觀鳥會、龍虎山自然教育中心等導賞員培訓,Emily同時成為了生態導賞員。走在道風山的路上,樹木圍繞,四周不乏小鳥歌唱,她與我們分享自己所認識的樹木及鳥類,來一場小型的生態導賞。從中,筆者感受到她對大自然的熱愛,正是這份愛,令她不斷作導賞,帶領更多人認識大自然。

Emily 對生態的興趣及熱情令她展開了不一樣的退休生活

「我退休之前做嘅嘢同自然、導賞完全冇關係。」

筆者以為她以前任職同一界別,退休後才把興趣延續下去,誰知道在退休前,她根本沒有接觸過相關的工作。一開始固然是因為導賞訓練,但到後來,卻是由於退休後步伐變慢,有時間欣賞身邊的動植物,便繼續參與不同的生態導賞活動。

新市鎮也有城鄉共生

Emily一直是新東人,由幼稚園開始住在沙田,及後曾搬到大埔,但又回來,只因沙田交通方便︰「喺大圍搭一個站火車就到市區,好神奇。」但無論是大埔抑或沙田,她一直選擇住在新界,因為這裡恬靜,生活步伐也較市區慢,住著舒適。

從小到大都住在沙田的她,對該區的印象是「繁華中帶點寧靜」。沙田既有著繁忙又交通擠塞的市中心,也有走半小時便可以到達的寧靜的道風山。這些城鄉交融的景致,大抵只有香港才能看到。

「其實我成日上嚟。以前喺山腳淨係見到大十字架,但唔知呢度原來咁靚。」

說起道風山,Emily揚起舒適的笑容。喜歡大自然的她經常會帶著小狗在此散步,又或是單純的遠足做運動,期間她亦不忘欣賞路旁的花朵,享受著鳥兒的鳴叫。她還特地把相機帶來,拍下上一次行經時所見的漂亮花朵。「我會睇住佢哋(植物)開花結果,雖然每次都係行同一條路,但開花就係一種新發現,好有生氣。」這個寧靜的空間,也許令遊人不知不覺停下腳步,享受大自然的美好。疫情令我們沒機會外遊,何不就如Emily一樣,在日常生活中發掘新的小確幸?

Emily 向隨行的年輕一輩講解道風山的起源及地區變化

把回憶帶到參加者眼前

沙田的地標之一大抵是城門河,說起城門河,大家有甚麼印象呢?端午節龍舟競賽?舒服?燈飾?對於Emily而言,現在的城門河與舊時分別甚大。「以前(橫跨河兩岸的)係木橋,打風落雨就會冧,所以要涉水而過。我小一嘅時候唔夠高,所以係高年級嘅大姐姐孭我過去。」這些景象如今再也不復見。Emily在帶領時會把這段回憶娓娓道來,這也是我們找街坊帶導賞團的最重要原因︰只有他們才能把社區的變化真實呈現在大家眼前。

Emily在導賞團期間講解車公廟與地區的關係

「其實對於街坊嚟講,車公係鄰居,西林寺係買嘢食嘅地方,同其他嚟參觀嘅人感覺好唔一樣。」

每年年初三,車公廟香火鼎盛,擠滿來參拜的香港人。對於信眾而言,車公或能轉運,或能指引前程;但對曾在慈航學校就讀的Emily而言,車公是她自小便聽過的神明,也像是隔壁的鄰居,因車公廟與她的母校為鄰。「細個唔鍾意車公,因為車公廟好嘈,裝香味又好勁。而西林寺以前外面有好多嘢食賣,我哋過年好鍾意去。」Emily訴說著種種往事,把舊沙田帶到我們眼前,比起一切書本文字更有感染力。

參與過如此多導賞訓練,亦帶領過那麼多導賞團,Emily還有甚麼想為社區付出的呢?「我想幫啲新搬入嚟或者對沙田冇乜深入了解嘅街坊更加認識沙田嘅前世今生,亦都想連結啲舊街坊。」也許,從小到大都住在同一區內的街坊,少不免對自己社區有種使命感及歸屬感,總想當個前人,為新人介紹社區的種種,好讓他們能融入其中⋯⋯

在疫症前與Emily一同組成導賞團隊的隊友, 他們將會繼續社區的故事⋯⋯

舊街坊的故事,還待我們一一發掘,只要你願意聆聽,他們就願意分享。

--

--

街坊帶路

「街坊帶路」是一間主力推動社區連結的香港社會企業。我們以社區為真實的場景,透過社區導賞、社區導賞員培訓、路線設計服務、社區探索工作坊及其他社區項目。我們致力讓街坊以導賞員的身份帶領社區愛好者、教育工作者等人士一同探索開啟對社區的想像讓參加者親身細味各個社區的獨特之處,了解及反思不同社會議題,從而提升社區凝聚力。